佝偻病 (别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内科,内分泌科,儿科,小儿内科,小儿骨科,小儿内分泌科,矫形骨科,小儿营养保健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多发人群:
营养不良儿童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是否传染:
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
无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
汗多、易激惹、体型异常
相关疾病:
肌营养不良症畸形性骨炎甲营养不良软骨发育不全小儿营养不良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
治疗费用:
展开

1、初期

多见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但这些并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仅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一过性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时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

2、活动期

早期維生索D缺乏的婴儿未经治疗,继续加重,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表现部位与该年龄骨骼生长速度较快的部位相一致。

6月龄以内婴儿的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囱边较软,颅骨薄,检查者用双手固定婴儿头部,指尖稍用力压迫枕骨或顶骨的后部。可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6月龄以后,尽管病情仍在进展,但颅骨软化消失。正常婴儿的骨缝周围亦可有压乒乓球样感觉。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变成“方盒样”头型,即方头(从上向下看),头围也较正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扪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助骨最明显,称佝偻病串珠;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饨圆形环状隆起。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郝氏沟,小婴儿漏斗胸主要由先天性畸形引起一。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小儿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的膝内翻或膝外翻,有时有“K”形样下肢畸形。

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育柱畸形;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

3、恢复期

以上任何期经治疗及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约需1~2个月降至正常水平。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骨骺软骨盘<2mm,逐渐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或秋季。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线检查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不需治疗。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什么是佝偻病?

小儿佝偻病的治疗方法

单纯补钙无法治疗佝偻病

如何治疗佝偻病?

先天性佝偻患儿的母亲全为白领

佝偻病预防药物错误使用

小儿当心迟发性佝偻病

合理晒太阳 防止佝偻病

深圳妈妈,做好宝宝出牙前后的家庭护理

冬季宝宝需防佝偻病

城市儿童佝偻病患病率上升

宝宝鱼肝油 教你选好用对

佝偻病为何钙磷代谢失调?

哪些异常表现警惕佝偻病

佝偻病11大误解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